<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号: 3203460/202103-00018 信息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内容分类: 预警提示信息及应对情况 发文日期: 2021-03-30 15:54:55
        发布机构: 山头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03-30 15:54:55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感染细菌也会致癌?小心这个被忽视的胃癌因素!
        文  号: 词:

        【公共卫生事件类预警信息】感染细菌也会致癌?小心这个被忽视的胃癌因素!

        文章来源:山头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03-30 15:54 责任编辑:胡亚南

        幽门螺杆菌:胃癌的I类致癌物


        胃液具有强酸性,人们曾经认为没有细菌能在胃部的强酸环境中存活,直到发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驻扎在胃黏膜及其邻近表面上皮,并不断繁衍破坏胃黏膜屏障,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导致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在患发胃癌的人群中,有50%~60%的患者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除了在胃里“出没”,幽门螺旋杆菌还存在于唾液、牙菌斑和粪便里。因此,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共用餐具、接吻等方式“口-口传播”;可以从胃里反流到口腔“胃-口传播”;还可以伴随着消化过程前往肠道,随大便排出“粪-口传播”。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中国普通人群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在50%左右。


        不同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有反酸、烧心、胃疼、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

        l  消化道疾病,如急性、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l  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慢性荨麻疹,口臭,牙周疾病等。

        l  可诱发胃癌:Hp是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


        此外,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还与食管癌、结肠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些研究则发现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炎症有可能与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等脑部疾病有相关性。




        感染细菌、病毒有可能引发癌症


        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但不必草木皆兵,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胃癌的唯一致病因素。胃癌高危地区及胃癌高危人群定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根除治疗,有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降低胃癌风险。


        查幽门螺杆菌,可以做这些检查:


        1、C13或C14呼气试验:吹口气就能完成的检查,且灵敏度、检出率较高

        2、胃镜取活检: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取一些胃部组织进行活检,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3、查粪便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抗原

        4、查血液和尿液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抗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会导致胃癌,就和肝炎病毒的长期持续感染会引起肝癌,HPV高危病毒的长期持续性感染可引发宫颈癌一样。这些因细菌、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都在提醒着我们,在调整饮食等生活习惯之余,还要注重对这类病毒或细菌的早检测和早治疗,阻断癌症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