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 > 大路口镇人民政府 > 救灾领域 > 灾后救助
        号: 3203516/202109-00063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灾后救助 发文日期: 2021-09-04 10:51:42
        发布机构: 大路口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09-04 10:51:42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  称: 【备灾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情况】《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评分参考表
        文  号: 词:

        【备灾管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情况】《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评分参考表

        文章来源:大路口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09-04 10:51 责任编辑:朱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内容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

        (13分)

        1.1社区减灾组织管理机构(4分)

        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等工作,并配备灾害信息员

        4

         

         

        1.2社区减灾工作制度(4分)

        制定社区综合减灾规章制度,建立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并与当地派出所、消防、医疗等机构以及邻近社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规范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灾害预警、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灾情报送、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档案管理、绩效评估等工作。

        4

         

         

         

         

        1.3具体改进措施(2分)

        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自评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落实改进措施。

        2

         

         

        1.4减灾工作档案(3分)

        社区要有地震、暴雨、洪涝、大风等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历史灾情数据,要有防灾减灾设施分布、数量等数据。建立和保存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档案资料

        3

         

        2.灾害风险评估

        (15分)

        2.1灾害风险隐患清单(8分)

        (1)定期开展社区灾害风险排查,列出社区内潜在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隐患清单,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治理。

        2

         

         

         

        (2)维护社区内道路设施完好,及时清理障碍物,确保消防车、急救车等应急车辆行驶畅通。

        2

         

         

         

        (3)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及时进行隐患排查和加固改造。

        4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4分)

        (1)有社区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者和残障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

        1

         

         

         

        (2)有脆弱人群结对帮扶救助措施。

        1

         

         

         

        (3)向脆弱人群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明确社区灾害隐患及防范措施,注明社区应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

         

         

        2.3社区灾害风险地图(3分)

        有社区灾害风险地图,标示灾害危险类型、强度等级、风险点或风险区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名称,并注明各种灾害类型的防御重点、防御策略等信息。

        3

         

        3.应急预案

        (10分)

        3.1综合应急预案(6分)

        (1)预案针对社区面临的各类灾害风险

        1

         

         

         

        (2)明确协调指挥、预警预报、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1

         

         

         

        (3)明确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和渠道,便于居民接收。

        1

         

         

         

        (4)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和安全疏散路径。

        1

         

         

         

        (5)明确临时设立的生活救助、医疗救护、应急指等功能分区的位置

        1

         

         

         

        (6)明确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和脆弱人群的联系方式以及结对帮扶责任分工。

        1

         

         

        3.2 应急预案修订(4分)

        根据灾害形势变化、社区实际以及应急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4

         

        4.应急演练

        (10分)

        4.1预案演练内容5分)

        经常开展社区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了组织指挥、隐患排查、灾害预警、灾情上报、人员疏散、转移安置、自救互救、善后处理等环节。

        5

         

         

        4.2预案演练质量5分)

        (1)演练吸纳社区居民、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广泛参与

        3

         

         

         

        (2)演练结束后及时开展演练效果评估。

        2

         

        5.宣传教育培训

        (12分)

        5.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4分)

        (1)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等),通过设置防灾减灾专栏专区、张贴减灾宣传材料、设立安全提示牌等加强宣传教育

        2

         

         

         

        (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的防灾减灾宣传作用。

        2

         

         

        5.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4分)

        (1)结合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等,集中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2

         

         

         

        (2)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效果显着

        2

         

         

        5.3防灾减灾培训(4分)

        (1)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及社区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人员参加防灾减灾培训

        2

         

         

         

        (2)培训内容包括应对地震、洪涝、台风、强对流天气、地质灾害、火灾等不同灾害的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2

         

        6.应急避难场所

        12分)

        6.1建立应急避难所(7分)

        城市社区按照《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通过共享、新建、扩建或加固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农村社区因地制宜设置避难场所明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各功能区分布等信息

        7

         

         

        6.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5分)

        (1)张贴社区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

        2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设置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3

         

        7.应急储备

        10分)

        7.1社区应急物资储备5分)

        设有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点,备有救援工具、广播和应急通讯设备、照明工具、应急药品和基本生活用品,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

        5

         

         

        7.2应急物资社会储备1分)

        与社区内及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保障灾后生活物资、救灾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等供给。

        1

         

         

        7.3家庭应急物资储备2分)

        社区居民家庭配备防灾减灾用品,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2

         

         

        7.4社区灾害预警系统2分)

        社区有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当地气象、地质、火灾等灾害预警信息,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调试。

        2

         

        8.志愿者队伍建设

        8分)

        8.1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志愿者或社工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1

         

         

         

        (2)志愿者或社工队伍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

         

         

        8.2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3分)

        (1)社区内学校、医院、商场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做好单位自身的灾害综合风险防范。

        1

         

         

         

        (2)社区内学校、医院、商场等企事业单位经常对单位人员进行防灾减灾教育

        1

         

         

         

        (3)社区内学校、医院、商场等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等社区防灾减灾活动

        1

         

         

        8.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2

         

        9.资金投入

        5分)

        9.1 工作经费(3分)

        有防灾减灾救灾相关工作经费支持,并严格管理规范使用资金。

        3

         

         

        9.2 灾害保险2分)

        鼓励居民参与各类灾害保险

        2

         

        10.创建特色

        (5分)

        10.1有效的工作方法2分)

        在创建过程中具有有效的调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的方式方法。

        2

         

         

        10.2可供借鉴的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警预报。

        1

         

         

         

        (2)总结出了值得推广的社区综合减灾做法或经验。

        1

         

         

        10.3宣传教育有特色(1分)

        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地方特色。

        1

         

        备注

        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评分标注。